官方微信 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导读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学校新闻 校园文化 教研教改 招考资讯 校际交流 学生园地 实验校友 图说实验 国 际 部
 您当前位置: 实验之窗网站 >> 实验校友频道 >> 激情岁月 >> 正文
新闻正文 阅读底色:杏仁黄  胭脂红  青草绿  浅青蓝  灰  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白(默认色)    新闻属性:热门 推荐 

我家三代实验人

新闻来源: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   新闻作者:1994届校友 李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   责任编辑:   新闻发布:
字体大小: 超大          字体颜色:字体颜色     发布时间:2019.05.30
      辽宁省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建校七十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我的父母带着学校的纪念册和纪念章去大连看望84岁的老校友四爷爷。我把父母看望四爷爷的照片发给负责校庆筹备活动的我初中时代的语文老师赵志彦老师。她惊叹:你们一家三代实验人啊!细细数来,从爷爷家到姥姥家,我们家共有实验毕业生13人,教师1人。
我家的实验“花名册”:
序号
姓名
称谓
身份
在校时间班级
备注
1
阴兆琛
五姥爷
物理教师
1976-1979年
 
2
李玉瑄
四姑奶
学生
1950年入校 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肄业
3
李健
四爷爷
学生
1956届高16班
 
4
王铁虹
大姨
学生
1959届初42班;1962届高三(4)班
 
5
李长白
父亲
学生
1963届初三(2)班;1966届高三(3)班
 
6
余栗
母亲
学生
1967届初三(3)班
 
7
余锋
舅舅
学生
1968届初三(4)班
 
8
张丽莎
舅妈
学生
1971届九连九排
 
9
李清江
三叔
学生
1970届十连六排
 
10
张一北
三婶
学生
1970届十连六排
 
11
李卫
四叔
学生
1976届九年(1)班
 
12
李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
本人
学生
1994届初三(2)班
 
13
高悦
表妹
学生
1995届初三(2)班
 
14
李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
堂妹
学生
1998届初三(1)班
 
 
      如果不是这次仔细地追溯爷爷姑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们的往事,我也没有办法体会在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座大礼堂的门前,每一代人实验人都曾留下鲜活的青春印记,于是我策划了一次我们家实验校友交流活动。
                                第1个分析者:我的四爷爷奶奶李健 (1956届高16班)
      1950年初,大哥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把妈妈、四姐李玉瑄和我从山东接到沈阳和他们共同生活。不久后大哥先后带着四姐和我报名投考刚刚成立的东北实验学校,四姐和我都顺利地被录取,入校学习。
    1950年12月,解放军工兵技术学校来学校征兵,四姐带着满腔的爱国热情第一批报名参加志愿军。她和3位老师,200多名同学顺利入伍,于12月19日前往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参加了为期三个月的护理岗位培训。1951年初,她开赴朝鲜战场,成为工兵部队的一名卫生员。
 
照片:1950年12月,四姐和参加志愿军同学挥别母校

      1954年,四姐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归来,进入卫生学校参加系统学习。毕业时她服从学校的分配,前往位于大连市松树镇的辽宁省麻风病院报到。她在那里全心全意地工作,度过了30余年的远离人群的生活。   

照片:四姐李玉瑄(右)回国后和战友的合影
      留在实验学校里的我因为年纪小没有报名参军,继续专心学习。美丽的校园里留下了我意气风发的青春的回忆。

   
   
1956年,我顺利考取北京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学院(现北京航空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大学),毕业后在沈阳军区606所做飞机发动机研究,直至1985年工作调动至大连港务局。
    我热爱的实验园,她浇灌了我的青春,给了我知识和理想,让我有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微薄贡献。直至今天,辽宁省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仍然是我心中的骄傲。

                               第二个讲述者:我的大姨王铁虹(1959届初42班;1962届高三3班)
      1956年春天,小学毕业前夕,小学的老师带领我和同学们到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参加初中的入学考试。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的操场好大,站满了一排排来参加考试的学生,场面好壮观,待考的我心里不由得有一丝小紧张。很高兴我最终被录取了。那时的班号大概是自建校以来按照开班数量依次排下来的,秋季开学时我被分在初42班,班里共48人。我们的班主任赵启春老师教数学,他的爱人吴老师教文学,两人都非常年轻且优秀。在我们读初二的时候,他们夫妻二人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山区教育,离开了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去凤城中学任教。我一直很感念他们对我的教导。
      初中时的我们都非常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课余时间经常钻进花坛树丛中,偷吃绿绿酸酸的灯笼果,还有橙红色的微甜的小果子;傍晚时分在树荫下观察蝴蝶和蜻蜓栖息在被树叶遮掩的树干上;亲眼目睹蜘蛛吃掉被蛛网粘上的蜻蜓的全过程……
      学校里有很多记忆深刻的活动,比如爱国卫生运动时我们班幸运地被分到图书舘,终于可以随便翻阅平时只能等图书管理员取出来借阅的图书了。还有每年元旦各班及全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新年晚会,每年苏联十月革命节的俄语晚会,都给我留下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的记忆。这一切有赖于当年何宗传校长带领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的老师们秉承先进的教育理念。
      升入高中后我在高43班,我们的班主任是赵忱老师。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時期,由于中学生定量比较高,高中一年级时情况尚可,后来由于各种物资都供应紧张,伙食水平自然有所下降。
      有一天在班级里,赵忱老师突然宣布由我来担任伙食委员,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从上小学起我始终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个子最小的,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人,我怎么也沒想到赵老师会信任我来担当这样特殊的时期增设的特殊的班委。感谢赵老师,使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信任,也使我学会了担当,懂得了责任。


照片:1962年高中毕业照赵忱老师在二排左三,我在一排左一

      1962年7月,告别了实验园,我考入了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毕业后南下重庆参加工作,直至退休。
      我有幸在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学习生活了六年,这是我人生道路上最值得回忆的六年,感谢母校,感谢所有的老师。

                               第三个讲述者:我的父亲李长白(1963届初三2班,1966届高三 3班)
      1960年我顺利地考入辽宁省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六年的学习生涯让我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一位老师点滴的教诲和以身作则的示范,影响了我的一生。
      初中阶段我的班主任是朱若雪老师。记得一次班会上,她指出某位同学的缺点,那位同学很不服气,当面顶撞,年轻的朱老师被气哭了。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觉得老师的批评很中肯,不能理解为什么同学却那样不讲道理。后来朱老师依旧平等地对待那位同学,谆谆教导,从未对他另眼相看。朱老师对待学生的样子,成为我下乡后在中学教书时的榜样。
      高中阶段我的班主任是教数学的于长盈老师。他的业务能力让我深深佩服。记得有一次一位自学了微积分的同学自信满满地给老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老师清晰明确地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让那位同学心服口服,而一旁的我因为什么都听不懂而对他们心生敬畏。于老师对于数学的专业态度和高深造诣成为我学习的标杆,让我在后来读物理专业时,从不敢懈怠。
      还记得一堂几何课上,赵忱老师在讲解一道很难的题目,一位同学举手问老师:“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能直接应用吗?”这其实也是我们解难题的时候经常在心里犯嘀咕的问题。赵老师说:“知识是一张网。就好像捕鸟一样,抓到一只鸟有时只用到一个网眼儿,但是能说这张网上别的网眼儿就没有用吗?不是的。很多知识是不能直接应用的,但是所有的知识帮你结成一张知识的网,最终为你所用。”这段话对于我来说仿佛醍醐灌顶,让我明白在学习上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追求立竿见影,必须着眼长远,又立足当下,踏踏实实地下功夫。
      1970年代,我从下乡的昌图县东嘎乡考入铁岭师范学院,很惊讶地偶遇了高中时代的副校长李人朴老师。文革开始以后,他几经辗转,最终来到铁岭师范学院任教。李老师见到我,十分亲切地打招呼。从那以后,他时常找我去他的单身宿舍,关心我的学习和成长,不论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带上我一起改善生活。
      六年的实验生涯,让我从老师们身上承袭了正直求真的精神。在最困难的岁月里,保持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在离开实验园十年后,我顺利考入辽宁大学,成为当年物理系年纪最大的学生,和比我小很多岁的年轻人们一起学习,我从没感到困扰。实验园的精神鼓舞着我把握机会,脚踏实地地学习知识,改变命运,贡献社会。
                               第四个讲述者:我的母亲余栗(1967届初三3班)
      1964年,我追随着姐姐王铁虹的脚步,如愿考入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初中部学习。我的班主任是年轻的华熙云老师。华老师像个大姐姐一样信任我们,关爱我们。
      1966年寒假,正值春节前夕,我们十几名同学心血来潮,私下商量想去郊区公社慰问演出。说走就走,我们当天徒步近20公里来到沈阳北部郊区的造化公社的一个大队,有几名同学甚至都没来得及跟家里打招呼。因为曾经在这里参加学农实践,公社的社员和队长都认识我们,他们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让我们在小学教室里把课桌拼起来做舞台进行表演。我们又唱又跳,卖力地表演,台下的群众也给予了热烈的响应。
      演出受到欢迎,让我们既兴奋又欣喜。整理好教室后,天色已完,社员们挽留我们在大队部留宿。我们开心地答应了,却完全忘记了有些家长还不知道我们的行踪呢。他们当晚焦急地去学校找孩子,和其他家长互相沟通,才知道了我们的大概情况。第二天上午我们兴高采烈地回到学校。华老师看着我们一个个意犹未尽的样子,又心疼,又后怕。我们怯生生地望着华老师,她最终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肯定了我们的热情,然后叮嘱我们必须注意安全,要得到师长的允许才可以行动。一番教育之后,她带着我们十三人来到北行的一家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并在底片上刻字留念。

照片:1966年寒假 华熙云老师(一排中间)带着“慰问演出”归来的我们合影留念(我在二排右二)

                               第五个讲述者:我的舅舅余锋(1968届初三4班)
      少年时代,我的大姐王铁虹,二姐余栗先后考入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在我心目中,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是令人向往的知识殿堂。
      1965年,我也顺利地考入这座殿堂。刚刚入校,班主任李家骥老师就让我当图书委员。这是一个小学里没有的职位。小学里课外阅读都是自己能找到的有趣的小人书。当上图书委员以后,我认识了图书室的曹鸿章老师。曹老师不苟言笑,面部表情永远平静,语音语调永远平静,但是他工作中从来一丝不苟,勤奋细致。一刻不停地淘气的十三岁的我,在他的身边渐渐地沉稳下来,一步步走进知识的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并在今后的人生中,从来没有放弃从各种途径获取知识,获取力量的学习。
      我的五叔阴兆琛,曾经是东北工学院教师,文革期间下放五七干校,1976年返回沈阳,受到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的邀请入校任物理教师,与徐秉义、徐荣环老师成为同事。1979年他再次工作调动至新乐七二一工人大学任教。在离开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后,他与曾经共事过的老师们仍然保持着联系。五叔也是我们家有着实验渊源的一员。(注:我家本姓阴,父亲参加革命时改姓余,于是我们这些晚辈随父姓)

                               第六个讲述者:我本人 李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1994届初三2班

      小学毕业后,我特别开心可以成为爸爸妈妈的校友。
      厚厚的砖墙,长长的走廊。那幢散发着旧年代气息的工字形教学楼,至今仍然偶尔会在梦中出现。
      每天早上在教室的门口,值日生同学会早早站在那里,迎接每一位同学进教室。大家彼此鞠躬问好:
      “早上好!”
      “早上好!”
      虽然只是一句简短的问候,却可以让那些平日里几乎没有交集的同学看到彼此的微笑。
      这只是实验园里小的不能再小的一个传统,但每次回想起和一个学期都几乎说不上一次话的同学的互相问候,仍然能让我由衷地笑起来。
      对我们的班主任铁玉老师,最初的印象真和她的姓氏一样“铁面无私”。她板起脸来的样子,总能让嘈杂的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初二的时候,有一天上课她走进教室,我们发现,一直留着长尾卷发的她忽然剪了短发。因为害怕她的严肃,大家都只能小声地惊叹。铁老师一改常态,用一个选择疑问句开场:
      “Do  I  look  older  or  younger?”
      “Younger!”大家都释然又默契地高声回答她,然后老师和我们一起笑了起来。
      那一刻才明白,原来铁老师并不想板着脸对我们。她只是一直紧张我们的学习、纪律、安全、卫生等方方面面,从不敢放松。
      初三的冬天,学习氛围已经非常紧张。忽然一场大雪让教室里的我们心痒难耐。铁老师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和学校打了招呼之后,直接把全班带到北陵公园,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打了一个下午的雪仗。那天老师也不忘背上她的照相机,留下了很多珍贵的瞬间。

      很多年后,我们班有了自己的网上校友录,同学们纷纷留言问候老师。
      铁老师留言说,她的女儿去北京上大学之前,留给她一本小学时的日记,里面写满了对妈妈只关心学生却冷落了她的嫉妒和伤心。她每天都在心里呐喊,希望妈妈多关心她,少一点对学生的关照。铁老师说,看到女儿的日记,她哭了,她感到对女儿有很多歉疚。但是看到同学们的留言,看到大家都还记得她,想念她,爱她,让她觉得那几年的付出都很值得。
      看到老师的留言。我也湿了眼眶。作为铁老师的课代表,我知道三年里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青春期的我们有多顽劣,有多叛逆,铁老师就承担了多少压力,付出了多少心血。虽然说起来都是些小事,但是老师对每一件小事的处理,都在不经意间灌注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一点一点茁壮成长。

照片:1992年5月 初一(2)班全体女同学在大礼堂门前合影 (李凯发k8娱乐客服热线在前排右三)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还有我和我的同学们,怀念的是留在实验园里的青春岁月,我们共同珍视和感激的是实验的园丁们一代一代留给我们的,几十年不变的永远保持纯真拥抱理想的印记。这枚枚印记并非多么轰轰烈烈,并不靠每一张成绩单,每一份奖状,每一个成就,或者每一张录取通知书留下来,它靠着每一位老师对信仰和理想的坚守的行动,留在了 每位学子的身上,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这枚枚印记在走出校园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曾经显得不合时宜,甚至格格不入。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总能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这枚枚印记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早已经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

2019年5月



   上一篇文章:低调的盛宴,校友的狂欢
   下一篇文章:我为实验而歌
推荐新闻   
热门新闻